-
- 吴园丁
- 耳鼻咽喉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概述:
耳结石就是所谓的耵聍,又称耳垢。它是耳道内的正常代谢产物,主要是由于耳道内的耵聍腺、皮脂腺、汗腺等分泌的代谢产物的堆积。一般耳石可以通过张口或运动自行排出。有的比如因为耳石长时间没有清理干净,局部结痂形成很硬的耵聍,不好治疗。需要去医院医生做局部软化治疗。软化后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出来,或者用吸引器吸出来。
外观:
耳结石可能指的是耵聍栓塞,即耳道内的耵聍形成坚硬的团块,呈棕褐色或深黑色。其形成可能是由于耵聍分泌过多等因素造成的。


症状:
当患者出现耳石的情况时,通常意味着耳道内有坚硬的耵聍肿块,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耳闷、塞耳,进一步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症状。挖耳朵的时候可能会耳朵疼。如果由于进水等因素导致耳石在耳内体积膨胀,可能会对耳道皮肤造成严重压力,甚至进一步引起急性炎症,导致耳朵剧烈疼痛。
原因:
1.耵聍分泌物堆积: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耵聍分泌物在耳道内逐渐堆积,难以顺利排出,进而进一步聚集成肿块,导致耳道堵塞。这样一来,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耳朵堵塞、鼻塞感、听力下降,甚至耳鸣。
2.先天性疾病:患者可能存在先天性的耳道狭窄,也容易导致耳道内结石的产生,耳垢难以顺利排出。
诊断:
1.外耳道视诊:在门诊自然光的情况下,医生会检查外耳道有无肿胀和耵聍堵塞。如果耳朵被耵聍堵塞,并伴有感染,耳朵的皮肤就会红肿,甚至流脓。
2.耳镜:如果耳内耵聍过多,医生可以在耳镜下看到患者外耳道内有黄色、棕色或黑色的肿块。有的肿块软如泥,有的硬如石,流动性差,会与周围皮肤紧紧固定,遇水可膨胀。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伴有外耳道感染,出现脓性分泌物,那么医生一般会先用吸引器将分泌物吸出,再进行耳镜检查,以免误伤患者鼓膜。
3.CT:当外耳道狭窄,难以看清耳内情况时,需要进行CT检查,以显示耳内的耵聍量和鼓室的变化。
治疗:
耳石可以考虑耳鼻喉科治疗。治疗结束后,医生可以用镊子或耳垢钩清除耳垢。但有些患者在清洁时有明显的疼痛感,或者质地较硬,难以清洁,可以考虑先用滴耳液软化。一般来说,软化三天后,耳垢就可以稀释了,然后他们就可以再去耳鼻喉科了。可以先做个耳内镜,有助于判断外耳道,然后可以用镊子或者耳垢钩清理耳垢。清洗后要观察外耳道和中耳有无感染,如果有炎症反应,也要配合药物治疗。
危害:
1.耳石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耳鸣、耳闷,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耳朵发炎、耳朵疼痛,甚至化脓。严重感染也可能导致头痛。耳石持续压迫外耳道壁骨膜,还可能形成外耳道胆脂瘤,会侵蚀骨壁,导致外耳道骨壁缺损。
2.耳石症是由于耵聍腺分泌过多,与脱落的上皮细胞或异物堆积而引起的。它像石头一样坚硬,堵塞在外耳道。所以,耳石一旦发生,就要引起重视。应该去耳鼻喉科治疗,由专业医生取出耳石,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平时保持外耳道清洁,定期清理分泌物。
护理:
1.保持外耳道清洁是防止耳垢栓塞的首要条件。如果有耳垢屑,感觉外耳道发痒,可以用蘸有医用酒精的棉签轻轻擦拭,不仅止痒,还具有消毒和预防感染的作用。
2.游泳前最好找医生检查一下,先把耳垢屑取出来,以防进水后栓塞。
3.对于较小的耵聍,用专门的耵聍钩或钝勺轻轻取出。如果大的耵聍或者小孩不配合,可以先滴一些专用的耵聍水几天,等耵聍变软,捣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4.一旦耵聍诱发炎症,首先要积极消炎,尽快取出栓塞物,防止引流不畅导致炎症向内扩散。
综上所述,耳结石就是所谓的耵聍,又称耳垢,会伴有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多由分泌物堆积或先天性因素引起,建议到医院就医治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