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导管的工作原理
2022-11-07 2249 阅读
-
- 赵凤林
- 普外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肠梗阻导管插入胃腔。导管尖端有一定的重力作用,借助肠道蠕动可以滑下。而且尖端碰到肠壁后会微微弯曲,引导导管沿着肠壁移动,从而到达梗阻的小肠。肠梗阻导管可持续吸引肠腔内的消化液,内部有单向阀,可防止消化液反流,缓解肠梗阻症状。还可以通过导丝孔注入中药、石蜡油等药物润肠,甚至植入肠道支架,打开狭窄的肠腔。
一、肠梗阻导管的工作原理:
1、临床肠梗阻多为小肠梗阻,小肠位于消化道中部。通过胃管减压和肛门清洁灌肠不能使小肠减压。肠梗阻导管比较长,三米多长,可以进入小肠。
2、肠梗阻导管插入胃腔。导管尖端有一定的重力作用,借助肠道蠕动可以滑下。而且尖端碰到肠壁后会微微弯曲,引导导管沿着肠壁移动,从而到达梗阻的小肠。肠梗阻导管可持续吸引肠腔内的消化液,内部有单向阀,可防止消化液反流,缓解肠梗阻症状。还可以通过导丝孔注入中药、石蜡油等药物润肠,甚至植入肠道支架,打开狭窄的肠腔。肠梗阻导管通过鼻腔固定,导管本身柔软,容易被患者接受。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肠梗阻的治疗。
二、肠梗阻导管每天进多少?
1、肠梗阻导管每天可进入10-30%。肠道通畅的话,肠梗阻导管每天可以进入40%。
2、肠梗阻导管分为鼻插入式(总长2.4米)和肛插入式(总长1.5米)。鼻导管比较细。
综上所述,肠梗阻导管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炎性肠梗阻和粘连性肠梗阻。其主要作用是将梗阻的肠腔内容物抽出,缓解梗阻症状,使梗阻部位的肠管重新排列,达到保守治疗肠梗阻的目的。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