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彦
-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概述:
心音是指心肌收缩、心脏瓣膜关闭以及血液冲击心室壁和主动脉时产生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在正常心脏中,生理性杂音可以由心脏血液喷射加速等因素产生。在心脏和大血管疾病的情况下,心肌收缩力的改变,心脏瓣膜口狭窄或不全,或心脏内血流速度的改变,可使心脏收缩和舒张活动的振动、振幅或频率发生明显变化,改变正常心音的强度和频率,甚至产生异常心音或合理的心脏杂音。
听诊部位:
心脏的五个听诊区包括二尖瓣区,心尖搏动最强,也称心尖区;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二根肋骨之间;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三肋之间,也叫Erb区;三尖瓣区,位于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边缘第4和第5肋间。

正常心音:
一个心动周期可产生四个心音,一般可听到第一和第二心音。
1.第一心音:发生在心脏收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在心尖处听得最清楚。它的音调更低,持续时间更长,声音更大。它产生:血流对房室瓣及其折返的快速冲击所引起的心室壁振动,或房室瓣关闭、瓣叶与腱索间的张力所引起的振动,以及从心室射出的血液对主动脉壁和肺动脉壁的冲击所引起的振动。心室收缩力越强,第一心音越大。
2.第二心音:发生在舒张期,标志着心室舒张期的开始。分为主动脉音和肺动脉音两个分量,分别在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听诊区(胸骨左右缘第二肋间)听得最清楚。是由于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快速关闭,血流冲击,使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壁根部和心室内壁发生振动而引起的。它的音调高,持续时间短,响度弱。其强度可以反映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的水平。如果动脉压升高,第二心音亢进。
3.第三心音:发生在第二心音之后,持续时间短,音调低。心室舒张早期,随着房室瓣的打开,来自心房和肺静脉的血液迅速流入心室,引起室壁和腱索的振动而产生第三心音。大部分孩子和一半左右的年轻人都能听到。
4.第四心音:发生在第一个心音之前,持续约0.04秒的低频振动。它是心房收缩、血流快速充满心室引起的振动,也称为心房音。大多数健康成年人可以在心音图上记录到较低的第四心音。
异常心音:
包括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异常、收缩期和舒张期附加音。
1.第一心音异常:第一心音异常。S1增强、减弱或分裂。
2.第二心音异常:第二心音异常。包括S2增强、减弱或分裂。
3.附加音:又称额外音,包括收缩期额外音和舒张期额外音。收缩期额外音包括收缩期喷射音和收缩期喀喇音;舒张期额外音包括病理性第三心音(舒张期室性奔马律)和病理性第四心音(舒张末期房性奔马律)。
临床意义:
1.第一心音异常:可见于正常儿童、年轻人、体瘦者,一般无意义。S1异常分裂时,M1与T1的距离若大于0.06秒,可见于右束支传导阻滞和房间隔缺损以及重度二尖瓣狭窄。
2.第二心音异常:
(1)S2增强:见于二尖瓣狭窄或高血压等。
(2)S2降低:见于肺血流量降低,肺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瓣膜关闭不全。
(3)S2裂:生理性S2分裂见于青少年,在肺动脉瓣区听诊明显,坐位时可消失。病理性S2分裂可见右心室射血时间延长或左心室射血时间缩短、房间隔缺损、主动脉瓣关闭延迟等。
3.附加心音:
(1)收缩期外音:收缩期喷射音主要见于体循环或肺动脉高压、瓣膜狭窄等。收缩期喀喇音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二尖瓣瓣叶过长,心室收缩时,二尖瓣脱垂到左心房。随着左心室压力升高,小叶或腱索突然收紧产生喀喇音,因致二尖瓣反流又产生收缩期杂音。
(2)舒张期额外音:包括心室性奔马律和房性奔马律。室性奔马律多见于伴有心肌损害的情况,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或室间隔缺损伴房室瓣关闭不全、大量左向右分流等。房性奔马律见于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等。
护理方法:
包括饮食、运动和体检。
1.饮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多吃有益健康的食物,如谷类和蔬菜。
2.运动:做有氧运动,锻炼心肺功能。一般每周至少要做5-7次,每次持续40-60分钟。
3.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定期检查心电图,发现问题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