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痫样放电6种图
2022-05-13    5102 阅读
吕志勤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概述:

痫样放电,即癫痫样放电,是脑电图诊断结果中的一种描述性语言。指脑电图上出现的异常波形,提示可能存在癫痫。异常的痫样放电脑电图大致分为六种,包括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多棘波、棘慢复合波、多棘慢复合波。

痫样放电的分类和特征:

1.棘波:指脑电图中出现的波形,像图钉一样直上直下。这个波形代表癫痫放电的情况。通常它的时程是20-70毫秒,即棘波出现的时程是20-70毫秒。通常,它的形状像图钉,代表癫痫发作。

棘波示例图

2.尖波:尖波的波形类似棘波,上升快,下降慢,呈锯齿状,持续时间70-200ms,振幅高100-200μv。

尖波示例图

3.棘慢复合波:是出现在棘波后面的慢波。这种波的波型一般是4-7次或者θ波四次以下。棘波合并慢波称为棘慢波,只有棘波的就叫做棘波。这两者是有区别的。肌阵挛发作中可见棘波,强制性癫痫发作中也可见棘波。棘慢波见于失神的发作,也可以见于强直阵挛发作,表现为慢棘波。

棘慢复合波示例图

4.多棘波:一组连续出现的三个以上的棘波,频率一般在10赫兹以上,属于中高振幅,每个棘波后面可以有单个慢波,也可以在多棘波之后出现一个慢波。

5.尖慢复合波:主要是尖波和慢波同时出现,具有连续性,为一组波形,通常是一个尖波后跟着一个慢波。慢波判断的标准主要是它的频率低。正常脑电图的波形频率为7~12赫兹,低于此频率可称为慢波。

6.多棘慢波复合波:其中棘波频率10~16赫兹,慢波频率2~5赫兹。发作期脑电图也表现为3.5~6赫兹的弥漫性多棘慢波,但连续出现的棘波数量比发作期少,不超过2~3个。多棘慢波放电最常见于清晨、傍晚入睡前、夜间觉醒和NREM睡眠I~Ⅱ期。可由闪光刺激、睡眠不足和过度换气诱发。

痫样放电的生理及病理意义:

1.超过50%的癫痫患者在发作时间的近期可以记录到癫痫样放电。不同类型的放电通常预示着不同的癫痫综合征,如多棘波和多棘慢波综合征,通常伴有肌阵挛,可见于全身性癫痫和光敏性癫痫等。双侧同步对称的,每秒三次,反复出现的高振幅棘慢复合波,常提示失神发作。

2.有些癫痫患者,即使在发作期,脑电图也无法记录到异常的痫样放电。

3.出现痫样放电并不意味着患者一定患有癫痫。正常人群中有时会出现癫痫样放电,正常人群中可能存在1.1%-6.8%的癫痫样放电。这个记录在睡眠时可以高达8.7%。

如果没有临床发作,就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注意随访。如果记录到癫痫样放电,且患者有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等临床发作,则可诊断为癫痫。

综上所述:脑电图较为复杂,发现时要及时就医,由专业医师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治疗,并有专业医师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