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园丁
- 耳鼻咽喉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概述:
鼻子位于五官的中心,医学上分为三部分。外鼻、鼻腔和鼻窦。鼻子从脸的中央突出,形状像一个底部向下的三棱锥。鼻腔是两个侧头骨之间的空腔。
鼻腔的解剖结构复杂,鼻中隔、上、中、下鼻甲都位于鼻腔内,而副鼻窦则是包围鼻腔的充气腔,藏于颅骨内。有四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都与鼻腔相通。
结构:
(1)外鼻:外鼻是指从面部突出的部分,由骨骼和软骨支撑,覆盖着皮肤。鼻子像一个三棱锥,从脸的中央突出来,容易受到外伤。上端较窄,最上部位于两眼之间,称为鼻根。下端突起高的部分叫鼻尖。中央隆起的部分叫鼻梁,鼻梁两侧是鼻背。鼻尖两侧向外凸出的部分称为鼻翼。鼻尖、鼻翼处皮肤较厚,皮脂腺、汗腺丰富,与深层皮下组织、软骨膜连接紧密,易发生疖肿。因此,当炎症发生时,局部肿胀会压迫神经末梢,从而引起剧烈疼痛。

(2)鼻骨:左右成对,中线相连,额骨上部与鼻翼鼻端相连形成鼻额缝,外缘与上颌骨左右额突相连,后部通过鼻嵴与筛骨中板相连,下缘通过软组织与鼻外侧软骨相连。上窄下厚,下宽下薄,容易因外伤骨折,出现鞍鼻。由于血管丰富,骨折复位后容易愈合。

(3)鼻腔:是两侧颅骨之间的空腔,以骨性鼻腔和软骨为基础,表面衬有粘膜和皮肤。鼻腔是一个上窄下宽的不规则窄腔,前后径大于左右径。它始于前鼻孔,止于后鼻孔至鼻咽。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腔和右腔。前腔通过鼻孔与外界相连,后腔通过后鼻孔与咽腔相连。每个侧鼻腔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4)鼻前庭是指被鼻翼包围的扩大的空间。内表面衬有皮肤,有鼻毛,有诱捕灰尘的作用。另外,皮肤与软骨膜紧密贴合,所以出现疖子时,疼痛非常剧烈。鼻前庭的前部相当于鼻尖的内角,有一个向外凸出的凹陷,称为鼻前庭隐窝,往往是容易发生疖子、痤疮的地方。

(5)固有鼻腔是指鼻前庭后面的部分,内壁是鼻中隔。固有后鼻腔通过后鼻孔穿过咽部,其形状与骨性鼻腔基本相同。它由骨和软骨组成,覆盖着粘膜。每个鼻腔有四个壁:上、下、内和外。上壁(顶部)狭窄,毗邻颅前窝,由鼻骨、额骨、筛骨筛板和蝶骨组成。筛板筛孔有嗅神经穿过,下壁(底部)为口腔顶部,由硬腭构成。内侧壁是鼻中隔,由骨性鼻中隔和鼻中隔软骨组成。鼻中隔偏向一侧,左侧更为常见。

位置:
(1)鼻梁是鼻子凸出的部分。它位于眼睛下方和嘴巴上方,支撑着整个鼻腔。鼻梁由鼻骨和软骨组成,是人体呼吸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鼻腔有足够的空间交换空气。
(2)鼻梁的生长。宝宝1-1.5岁时,面骨和鼻骨开始加速生长发育。
功能和作用:
(1)呼吸功能。正常的鼻腔呼吸依赖于鼻腔适当的阻力,正常阻力的存在有助于吸气时在胸腔内形成负压,有利于肺部呼吸。
(2)防护功能:鼻腔可以清洁和过滤吸入的空气,而鼻粘膜可以温暖和湿润空气。
(3)嗅觉功能。鼻腔的上黏膜中有嗅细胞。嗅觉可以刺激食欲,帮助消化,识别环境。
(4)声音共鸣功能,声流在鼻腔内的冲击和回旋能产生共鸣效果,使声音洪亮。
(5)鼻腔是气体进入人体的第一通道。如果这个通道被堵塞,气体就无法通过鼻腔进入下呼吸道的肺泡,与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鼻粘膜还可以对外界吸入的空气进行加温加湿,以满足人体的生理要求。
(6)如果鼻腔堵塞后空气从口中吸入,干冷的空气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会影响呼吸和循环的功能,甚至引起各种疾病。鼻腔内嗅觉区粘膜中的各级嗅细胞和嗅神经能感知吸入的气味,产生嗅觉。
注意事项:
(1)鼻腔内可能发生的疾病,如鼻息肉、鼻中隔肥大、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各种鼻炎等。
(2)鼻子痒,但无明显异物,应该是过敏性鼻炎的表现。患者可服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颗粒、通窍鼻炎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3)外出时做好防护,戴好口罩,避免花粉和冷热空气的刺激。
(4)患者要注意锻炼,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避免机体免疫力下降,减少感冒。生姜红糖水应该尽早服用,以消除感冒。
(5)急性鼻炎患者,除了积极用药,合理饮食外,可避免发展为慢性鼻炎,增加治疗难度。
综上所述,鼻部护理不容忽视。冬天注意戴口罩和围巾。骑摩托车时建议戴头盔,避免擤鼻涕着凉。夏天空调吹的少,室内外温差太大,鼻子会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