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文娟
- 皮肤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概述:
皮肤病是指发生在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官的疾病的总称。
皮肤病的症状表现为瘙痒、颜色异常及性状异常。病因有感染因素,如麻风病、疥疮、真菌病、细菌性皮肤感染等。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也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习惯。
症状:
1、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瘙痒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间歇性的,可以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也可以遍及全身。

2、颜色异常:如鲜红色、紫色、深褐色等。其中一些可以在治愈后自行消退,而另一些则可以永久改变。

3、形状异常: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皮肤变得粗糙,形成鳞屑。其中一些可能会形成水疱或脓疱。随着疾病的进展,病变部位可能出现溃疡、糜烂和皲裂。如果皮肤损伤严重,会导致皮肤萎缩和苔藓化。

病因:
1、感染:疱疹病毒、麻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病毒感染,常见的细菌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如皮肤癣菌、酵母菌等感染,寄生虫感染通常包括疥疮、虱子、螨虫等。
2、物理和化学刺激:局部皮肤长期穿着、皮肤受到辐射、或接触刺激性化学物质或过敏原,均可发生皮肤病。
3、外伤:由于事故、殴斗、激烈运动、蚊叮虫咬之后过度抓挠等,皮肤表面可能受损。
4、先天缺陷:如与家族遗传有关的特应性皮炎、斑秃、过早秃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突变会导致皮肤结构和功能的缺陷,或者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调节系统有先天性异常,也可能发生皮肤病。
5、自身疾病因素: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等,都有可能出现皮肤病。
6、其他:内分泌失调、体内激素水平异常、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放化疗等都可能导致皮肤病。
治疗:
1、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软膏可局部消炎止痒,常用药物有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醋酸泼尼松乳膏、地塞米松软膏等。
2、手术治疗:病变严重的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常用的有皮肤增生、囊肿或肿瘤切除、脓肿切开引流等。如果患者皮肤有大面积缺损,就要移植自己的皮肤或皮瓣组织进行修复。
物理治疗:理疗也是皮肤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如电疗、光疗、激光、水疗法、微波疗法、冷冻疗法、放射疗法等。
护理: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2、定期对患者的衣服、毛巾、床单等生活用品进行清洗消毒。
3、注意皮肤保护,不搔抓,防止皮肤损伤而加重病情。
4、避免热水、劣质化妆品等不良刺激。
5、居住环境要清新、干燥、阳光充足。
6、传染性细菌皮肤病患者需要做好消毒隔离,和家人分餐分食,餐具煮沸消毒,家中可备紫外线灯行空气消毒。
7、穿棉质、柔软、宽松、透气的衣服和裤子,以免刺激皮肤。特别是对于出汗较多的患者,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以免因汗液刺激而加重皮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