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应激障碍
2023-01-20    396 阅读
崔界峰
心理咨询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急性应激障碍,又称急性应激反应,是指一种急剧而剧烈的精神休克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到刺激后立即(1小时内)发病,表现为精神运动兴奋,伴有强烈的恐惧体验,行为失明,或精神运动抑制,甚至昏迷。

如果消除了应激源,症状往往持续时间短,预后好,缓解彻底。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个体当时的心理素质、应对方式和身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表现的初始阶段是“空白”阶段,表现为空白、注意力狭窄、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难、无法注意外界刺激;随后,患者可出现各种症状,包括意识模糊、激越、愤怒、恐惧焦虑、抑郁、绝望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多动,如心动过速、震颤、出汗、潮红等。有时候,病人记不起压力事件。这些症状往往在24~48小时后开始缓解,通常持续不超过3天。如果症状持续超过4周,应考虑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临床上还有一个亚型,叫做“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是指由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创伤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主要症状为妄想和严重情感障碍,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容易被理解。而与个人素质因素关系不大。一般病程不超过一个月。

展开全部内容